地点
诗文库 题目
李生汉中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出处:江山万里楼诗钞卷一
家在南山深处住,一琴一鹤送君回。
褒城雨过风烟捲,斜谷云深人马来。
远路春归蓟北树,故宫花发柏梁台。
高楼独上王孙去,栏外江流去不回。
汉阴道上思亲南郑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五言绝句 押删韵 出处:江山万里楼诗钞卷一
百里崎岖路,回头云树间。
夕阳红尽处,万点汉中山。
城固县江上怀亲时由汉中旋里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出处:江山万里楼诗钞卷一
山深滩急夜猿鸣,汉上风波不可行。
此是从头第一夜,遥知开眼到天明。
封尚书节制兴元 唐 · 薛逢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大封茅土镇褒中,醉出都门杀气雄。
陌上晚花迎虎节,马前新月学弯(一作雕)弓。
珂临响涧声先合,旆到春山色更红。
欲识真心报天子,满旗全是发生风
兴元新路记 唐 · 孙樵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九十四
扶风东皋门。十举步。
折而南。平行二十里。
下念济坂。下折而西。
十里渡渭。又十里至郿。
郿多美田。不为中贵人所并。
则籍东西军。居民百一系县。
自郿南平行二十五里。至临溪驿。
驿抱谷口。夹道居民皆籍东西军。
出临溪驿百步。南登黄蜂岭。
平行不能百步。又登潗潗岭。
盘折而上。甚峻。
而下潗潗岭。岭稍乎。
二岭之间。凡行十里。
临溪有支路。直绝涧。
并山复绝涧。蛇行碛上十里。
合于大路。下黄蜂岭。
复有支路并涧。出潗潗岭下。
行乱石中五六里。与涧西支路合。
由大路十里。桥无定河。
河东南来。触西山下隳。
号怒北去。河中多白石。
磊磊如斛。又十里至松岭驿。
逆旅三户。马始食
松岭平行又三里。逾二桥。
登八里阪。甚峻。
下阪行十里。平如九衢。
又高低行五里。至连云驿。
自连云驿西平行二十里。上五里岭。
路极盘折。凡行六七里。
及岭上。泥深灭踝。
路旁树往往如挂尘缨。纚纚而长。
从风纷然。讯于薪者。
曰此泥也。岂此岭常泥。
而树有此名乎。凡泥行十里。
稍稍下去。又平行十里。
则山谷四拓。原隰平旷。
水浅草细。可耕稼。
有居民。似樊川间景气。
又五里。至平川驿
自平川西并涧高下行十里。复度岭。
上下岭凡五里复平。不能一里。
复高低有阁路。行七八里。
扼路为关。北为临洮
关为河池。自黄蜂岭洎河池关。
中间百馀里。皆故汾阳王私田。
尝用息马。多至万蹄。
今为飞龙租入地耳。入关行十里。
皆阁路并涧。阁绝有大桥
蜿蜿如虹。绝涧西南去。
桥尽路如九衢。夹道植树。
步步一株。凡行六七里。
至白云驿。自白云驿西并涧皆阁道。
行十里。岩上有石刻。
横为一行。曰郑淮造。
凡三字。不知何等人也。
又一十三里。至芝田驿。
皆阁道。卒高下多碎石。
自芝田至仙岑。虽阁路皆平行。
往往涧旁谷中有桑柘。民多丛居。
鸡犬相闻。水益清。
山益奇。气候甚和。
自仙岑南行十三里。路左有崖。
壁然而高。出其下。
殷其有声。如风怒薄冰。
里人谓之鸣崖。岂石常鸣耶。
抑俟人而鸣耶。又行十五里。
至二十四孔阁。阁上岩甚奇。
有石刻。其刻云。
褒中兴阁主簿王禺汉中郡道阁县椽马甫汉中郡北部都邮回通都匠中郎将王胡典知二县匠卫绩教蒲池石佐张梓等百二十人匠张羌教褒中石佐泉疆等百四十人阁道教习常民学川石等三人。凡七十字。
其侧则曰太康元年正月二十九日。按其刻。
武平吴时。盖晋由此路耳。
又行十五里。至青松驿。
自仙岑而南。路旁人烟相望。
涧旁地益平旷。往往垦田至一二百亩。
桑柘愈多。至青松
即平田五六百亩。谷中号为夷地
居民尤多。自青松西行一二里。
夹路多松竹。稍稍深入。
不复有平田。行五六里。
上小雪岭。极峻折。
岭东多泥。土疏而黑。
岭西尤峻。十里百折。
上下岭凡十八里。四望多丛
又高低行十里。至山辉驿。
居民甚少。行旅无庇。
自山辉西高低行二十里。上长松岭
极峻。羊肠而上。
十里及岭上。复羊肠而下。
十五里及岭下。又高下行十里。
至回雪驿。自回雪驿南行三里。
平乐坂。极峻。
盘折上下。凡十五里。
至福溪。又高下行十里。
至黄崖。崖南极峻折。
上下黄崖六七里。至盘云驿。
西行。复并涧行二十里。
即背绝小岭。上下凡五六里稍平。
又行十里。至双溪驿。
双溪南平行四里。至天苞岭。
羊肠而上。凡十五里。
极峻折。往往阁路。
至岭上。南望兴元
烟霭中也。下岭尤峻绝。
凡三十里。至文川驿。
自文川南行三十五里。至灵泉驿。
灵泉平行十五里。至长柳店。
夹道居民。又行十五里。
兴元西。平行三十里。
褒城县。与斜谷旧路合矣。
孙樵曰。古人尚谋新
仍曰何必改作。利不十。
法不变。岂谋新亦未易耶。
荥阳公为汉中。以褒斜旧路修阻。
上疏开文川道以易之。观其上劳及将。
下劳及卒。其勤至矣。
其始立心。诚无异于古人。
将济民于艰难也。然朝廷有窃窃之议。
道路有唧唧之叹。岂荥阳公始望耶。
况谋肇乎贾昭。事倡乎李俅。
役卒督工者。不增品秩于天子。
则加班列于荥阳公。荥阳公无毫利以自与。
而怨咎独归。岂古所谓为民上者难耶。
辛丑秋大人自长安汉中余奉母由汉沔赴南郑兴安府西上二百里至黄金峡一名惶惊峡即秦用金牛通蜀处峡长八十里波涛险恶绝壁千仞石皆倒出崖隙纤路不盈尺舟楫必期一日尽此险峡中不得泊也日落风生往往沉舟摧楫遂复退至兴安舍舟登陆纡道汉阴厅七日而达南郑似远实近以退为进矣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出处:江山万里楼诗钞卷一
孤舟天地间,荡碎江汉碧。
水程报入峡,舟子相蹙额。
水东舟西行,所恃皆人力。
上游千山雨,万流趋一脉。
大石相夹束,逼水高百尺。
绝壁争外顷,仰视天皆石。
转江肠九回,崩崖齿万齧。
惊湍若箭来,到此忽一逆。
不见船行迟,但看水流疾。
细径凿青天,一发蟠百结。
群夫牵弱缆,斗汗过寸隙。
苔入太阴寒,雪是上古积。
鸟飞时一坠,蚁缘仍百折。
上无云日光,下狎蛟龙宅。
八口岂微细,生命轻瞬息。
动念当急流,欲退或不得。
万全出侥倖,惶恐亦何益。
君子重临渊,保身非懦怯。
快意疾回舟,星月淡秋夕。
汉阴秋望辛丑七月,入汉中过此,时两宫在长安。)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押词韵第一部 出处:江山万里楼诗钞卷一
孤江划万山,一发悬太空。
牵马扪碧落,四顾开心胸。
高鸟沈下界,绝顶失诸峰。
落日坠地上,丹黄千万重。
秋色随雁来,浩荡自关中
树杪窥长安,目力千里穷。
莽莽云霞间,汉唐多离宫。
材官塞泾渭,忆昔回六龙。
旌旗出烟谷,跸路缘青松
悠悠古人事,当时皆英雄。
寒芜不可极,西望伤幽衷。
逆知千载下,惊心与我同。
南梁同王于蕃之芜城程云家送至海陵时云家欲归新安省母舟中有赠 其一 明末清初 · 吴嘉纪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陋轩诗卷九
送别临归路,回头竟俶装。
望云聊命驾,逐伴似还乡。
双桨河冰触,孤村店酒香。
今宵非梦寐,灯烛照舟航。
南梁同王于蕃之芜城程云家送至海陵时云家欲归新安省母舟中有赠 其二 明末清初 · 吴嘉纪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陋轩诗卷九
沙白路将半,鸡鸣天又晨。
追随嫌短景,信宿任迷津。
老藉杯中蚁,寒悬雪里鹑。
离家当岁晏,羡尔欲归人。
刘希岸招饮于南梁(次刘见赠韵。) 明末清初 · 吴嘉纪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出处:陋轩诗卷九
习静门常掩,追欢客乍过。
打衣淫雨大,入眼故人多程云家新安来,王于蕃亦在席。)
老爱家园近,醒嫌鬓发皤。
劝醪君有咏,佳句似阴何。
澹生南梁兼怀谋伯公耀宁士诸同社 明末清初 · 吴嘉纪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陋轩诗卷十四
虽云数日别,相送亦愁生。
溪白雨初足,装贫舟愈轻。
故人四五辈,新月二三更。
应共澹情虑,听君琴一声。
雪后夜发寄南梁徐子饮 其一 明末清初 · 吴嘉纪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陋轩诗卷二
风雪夜半晴,水声喧古渡。
海门明月起,照遍淮南树。
褰裳望伊人,独泛扁舟去。
野田鸿雁鸣,何处南梁路。
雪后夜发寄南梁徐子饮 其二 明末清初 · 吴嘉纪
 押文韵 出处:陋轩诗卷二
南梁近东淘,云水接氛氲。
孺子门前树,鸡鸣我常闻。
昔者造其室,酒漉枯鱼焚。
积雪压檐摇光夜纷纷。
雪后夜发寄南梁徐子饮 其三 明末清初 · 吴嘉纪
 押有韵 出处:陋轩诗卷二
纷纷竹与梅,清芬结为友。
孝子养双亲,娶得贤慧妇。
古髻新装束,精妙世希有。
入门未三朝,羹汤持在手。
雪后夜发寄南梁徐子饮 其四 明末清初 · 吴嘉纪
 押蒸韵 出处:陋轩诗卷二
手中复何携,青钱穿红绳。
数去沽壶浆,醉君堂上朋。
阿姑不厌客,内助尔更能。
曲涧发林花,好景何层层。
南梁汎舟正月四日,同程云家戴岳子方乔友。) 其一 明末清初 · 吴嘉纪
 押纸韵 出处:陋轩诗卷十
棹向堤边,浆沽茅店里
春风苏万物,已在河之涘。
枯容变好颜,先自酒人始。
南梁汎舟正月四日,同程云家戴岳子方乔友。) 其二 明末清初 · 吴嘉纪
 押先韵 出处:陋轩诗卷十
酒人颇忘机,不系中流船。
晴光暄入水,波动清鲜鲜。
凫鹥尔何慕,浮到樽罍前。
南梁汎舟正月四日,同程云家戴岳子方乔友。) 其三 明末清初 · 吴嘉纪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陋轩诗卷十
前溪安丰,小筑桥边住。
相思北郭生,伫望南梁树。
白云幽意多,往往随人去。
鸿宝季康南梁重访柴丈 明末清初 · 吴嘉纪
 押养韵 出处:陋轩诗卷十三
三客放渔船,七里访柴丈
雨里复烟里,溪上兼舟上。
白禽入水啼,媆草带风长。
景色新余杯,击棹长歌往。
曾道扶司李汉中 明末清初 · 尤侗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江陵驿路满梅花,计日连云出谷斜。
大丙山高环二华,五丁峡远接三巴
蒲鞭宽厚随羌俗,骢马威仪近汉家。
更上陈仓怀古迹,武侯残壁起悲笳(音节高亮,七子中近李沧溟。)